京东年货节,新年换新机

京东年货节,新年换新机

凉山彝人最早种植苦荞,“四川美姑苦荞栽培系统”入选农业文化遗产

日前,农业部发布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布,“四川美姑苦荞栽培系统”上榜。(相关阅读:《“四川美姑苦荞栽培系统”入选农业部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)。

随着名单的公布,美姑苦荞及其栽培系统被人们所关注。美姑苦荞如何栽种,有何特色,冲进“高大上”的农业文化遗产意味着什么,记者进行了采访。

彝族人家,饮苦荞茶,健康养生

彝族人家,饮苦荞茶,健康养生

凉山彝人最早种植苦荞

根据记载,凉山彝族是最早种植、开发苦荞的民族。早在公元前14世纪中叶,凉山彝族人民就已经驯化、栽培、种植和食用苦荞。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,苦荞与彝人的出生、满月、成人礼仪、婚丧嫁娶、祭祖大典、家族盟誓、劳作狩猎等生产生活中均用苦荞,或表庆贺、或表吉祥、或做供品、或祈年丰。

苦荞最多的还是被作为美食相互馈赠或自我犒劳,有千层饼、荞粑、烤饼、炒荞团等传统做法。美姑当地的彝族老人曾经谈及调制苦荞糊喂养缺奶婴儿的往事,都说婴儿不仅面色红润,成长茁壮,连头疼脑热的小毛病都很少。如今随着苦荞深加工行业的发展,有了苦荞茶、苦荞面等美味食品的出现,被更多人熟知。

播种苦荞要看彝族历法

2014年9月,美姑县开始申报苦荞栽培系统。该县组织县内外农作物研究资深专家结合美姑苦荞种植实际,向国家农业部报送《农业遗产申报书》,书中详尽介绍了苦荞栽培系统的特点价值、遗产特征和重要性评估,同时搜集整理了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。

据了解,美姑苦荞栽培系统囊括了苦荞种子选育、播种日期推算、坡地旱地改造、肥料增施、田间管理、晾晒收割、后期储藏、加工和食用等内容。

系统广泛使用“额曲娃子”、“依额”、“川荞1号”、“川荞2号”等高产荞麦良种,在荞麦播种前进行对坡地和旱地采用洒播、点播、犁沟条播的方式深耕整地,修建地块边沟,排除积水,增施腐熟农家肥,培肥地力。然后按照彝族历法选择吉利日子,开始播种,在播种技术上采取广种薄收,利用与玉米、大豆、燕麦等其他作物轮作或套种方式进行。

苦荞种植后期管理多以预防狂风、冰雹、暴雨等自然灾害为主,无需再次增施肥料。每年8、9月收获春苦荞,10、11月收获秋苦荞。收获时可割苗就地晒于荞麦地,也可背运回家中晾晒,待荞粒自然脱落后击打搜集成堆。收获后的秸秆与荞壳通过牲畜过腹还田,实现养分循环。

此外,在一定时期内还选择轮歇地,不种作物而用于圈羊肥地,筹备来年交替使用。

美姑县农牧局局长曲比拉坡说,美姑苦荞栽培系统具有生态系统平衡、保持水土、调解农田气候、循环利用、涵养水源、遏制环境恶化等作用。

苦荞之乡-四川凉山

苦荞之乡-四川凉山

苦荞产业,将走保护与开发并举之路

得知美姑苦荞栽培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,美姑县农牧局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小组成员兴奋不已,纷纷在短信、微信、微博上传递起这个好消息来。“最直接的改变,应该是国家层面对该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。”美姑县农牧局技术人员耍日冷莫说。

耍日冷莫认为,美姑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、独特的气候条件、良好的空气和水质,是优质苦荞的最佳生产区。但是随着社会发展,交通条件的改善,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,传统耕作正在被现代农业替代,加之农药、化肥等的大量使用,土壤、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也被改变和破坏,彝族人民依靠苦荞栽培与使用习俗面临濒危状态。

“项目的入选,是全县人民的一件大喜事,不仅让美姑苦荞知名度提升,群众种植苦荞积极性高涨,对项目保护十分有利。”曲比拉坡坦言,独特的苦荞资源为美姑跨越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。他表示,美姑县政府将成立机构进行苦荞农业文化遗产保护,给予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保障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、技术培训、宣传推广,大力发展苦荞产业,把苦荞产业作为保护治理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切入点,走保护与开发并举之路,实现农民日益富裕,农村的资源环境、人口、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以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